
- 学校简介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是一所由虞仁荣教育基金会等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省市共同建设的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由国际知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担任创校校长。学校将以卓越的教育、科研和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并以服务社会为使命,注重基础研究、强化工程技术、突出前沿交叉,形成以理学、工学、信息、商科为主,兼备特色人文社科的学科体系。学校坚持“志存高远、求真务实”的培养特色,培养具有“宽厚基础、创新能力、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详情请见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官网(https://www.eitech.edu.cn/)。
- 研究院介绍
- 依托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孙学良院士领衔创建物质与能源研究院(暂名),聚集世界一流人才,围绕国家能源战略技术需求,开展新型高比能全固态锂/钠电池及燃料电池应用基础研究。研究院现拥有临时实验场地1000平方米,永久实验场地4000平方米。现已采购2000多万元科研设备,具备先进的材料合成、电池和燃料电池制造、电化学分析及表征能力(SEM、XRD、Raman,FT-IR,Nano-CT等)。研究院具有丰富的同步辐射及中子散射表征资源,此外,学校具有球差电镜中心、高性能计算平台等公共研究设施,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导师简介
-
孙学良教授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终身教授、加拿大国家首席科学家、国际《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创刊主编。主要从事固态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基础和应用研究,近年来在新型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其全固态电芯开发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650余篇,被引用68000次,H因子137。曾荣获国际最具权威电池技术奖等荣誉。连续6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申请56项专利(授权30项)。(详细信息请见:https://www.eitech.edu.cn/?tid=98&p=teacher)
-
王长虹教授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助理教授、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0年获得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博士学位,2022年获得加拿大最顶级的Banting博士后奖金,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和西安大略大学联合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全固态电池的界面设计与工程应用研究。已发表SCI论文9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和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2篇), Sci. Adv.(2篇), Joule(2篇), Matter, Adv. Mater.(2篇), Angew. Chem. Int. Ed. (3篇),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3篇)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6篇,论文总引用以超过8100余次,个人H-index=50。申请中国及国际专利13件(授权7件)。2022年入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交叉学科)和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曾荣获加拿大最高级Banting Postdoctoral Fellowship、2020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奖学金等多项荣誉。(详细信息请见:https://www.eitech.edu.cn/?tid=84&p=teacher)
招聘方向:1)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开发;2)全固态锂/钠电池界面研究;3)全固态电极及电芯设计;4)全固态电池失效机理分析;5)原位表征技术
课题组网站:https://wang.eitech.edu.cn/ 邮箱:cwang@eitech.edu.cn
-
李晓娜教授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5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机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固态电解质合成与全固态锂电池,已在J. Am. Chem. Soc.(2篇)、Angew. Chem. Int. Ed. (4篇)、Nat. Commun. (2篇)、Energy Environ. Sci.(4篇)、Adv. Mater. (2篇)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90余篇,引用超过8400次,H因子54,7篇ESI高引论文。申请国际专利2件(授权1件),中国专利20件,授权7件;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市级项目4项;具有丰富的电解质合成、电化学储能技术研发和工程化经验;获国家级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详细信息请见:https://www.eitech.edu.cn/?tid=78&p=teacher)
招聘方向:1)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设计及机理研究;2)卤化物基全固态电池“固-固”界面设计;3)全固态软包电池试制及产业化应用
-
夏威教授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助理教授、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6年获北京大学力学(先进材料与力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担任博士后和副研究员职务。主要从事全固态电池和中子散射技术研究,并参与中子大科学装置建设。已在Chem. Rev.,J. Am. Chem. Soc.,Energy Environ. Sci.,Angew. Chem.Int. Ed.,Adv. Mater., Nano Lett.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引用8000余次,H-index为32,有7篇第一作者论文入选ESI高引论文;申请和授权专利6件,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级项目8项;曾就职世界五百强企业电池研发部门,具有电池研发和工程化经验;获甬江人才、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202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详细信息请见:https://www.eitech.edu.cn/?tid=26&p=teacher)
招聘方向:1)全固态电池;2)中子散射;3)晶体材料自动化合成与结构解析
-
李维汉教授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助理教授、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2011年获得四川大学学士学位,分别于2016和2022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是全固态锂/钠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的应用研究,同步辐射及中子衍射表征研究;具有丰富的大科学装置研究经验,与上海光源、东莞散裂中子源、加拿大光源以及美国先进光子源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共发表SCI论文110余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 Nanotechnol., Sci. Adv.,Adv. Mater. (3篇),Nano Lett.等期刊上发表文章20篇,总引用超过10000次,H因子62。 入选斯坦福大学团队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并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等荣誉。
招聘方向:1)固态电解质材料;2)全固态锂/钠电池;3)先进表征及机理研究
-
汪硕教授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助理教授、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0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机器学习辅助设计新能源材料,迄今为止在 Nat. Catal., Nat. Commun.,Angew. Chem., J. Am. Chem. Soc.,PNAS,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等杂志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他引次数>3000次,其中6篇文章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课题组计算资源充足、团队氛围活跃,研究方向与实验合作密切,欢迎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有志青年的加入。
招聘方向:1)电池材料(电极、电解质)理论设计;2)多相界面(固-固;固-液;固-气)多尺度模拟计算;3)人工智能开发新能源材料(性质预测模型、反应路径预测模型、材料生成模型);
-
彭建教授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助理教授、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20年获得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博士学位,2022年获得加拿大最顶级的Banting博士后奖金,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和西安大略大学联合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全固态电池的界面设计与工程应用研究。已发表SCI论文9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和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2篇), Sci. Adv.(2篇), Joule(2篇), Matter, Adv. Mater.(2篇), Angew. Chem. Int. Ed. (3篇), Energy & Environmental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助理教授、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2年获得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职副研究员,2023年加入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获得加拿大最顶级的Banting博士后基金。目前主要从事钠离子电池电极设计与工程应用研究。已发表SCI论文8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dv Mater. (1),Angew. Chem. Int. Ed. (4),Energy Environ. Sci. (1),Adv. Energy Mater. (5),Matter (1)等期刊上发表文章28篇。论文总引用超过4200余次,个人H-index=37,其中11篇入选高被引文章, 4篇入选热点文章。现任Carbon Energy、Nano Res. Energy、Battery Energy青年编委。主持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科研项目4项,参与10项。彭建博士荣获2021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特别优秀奖(每年全球不超过20人)。作为全球仅有的6名获奖者之一,获得 ICDD 2021 Ludo Frevel 晶体学奖。
招聘方向:1)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2)全固态锂/钠电池;3)先进表征及机理研究;4)软包电池试制及产业化应用
福利待遇
-
研究教授
依据个人研究背景、成果面议薪资,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享受学校规定的超长带薪年假、餐补、节假日福利等,符合宁波市人才引进政策的,可同时享受政府人才补贴; -
博士后
40-60万年薪(含宁波市政府博士后在站生活补助),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享受学校规定的超长带薪年假、餐补、节假日福利等,在站期间可申请最高20万元的宁波市政府科研经费资助,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博士后项目资助的,市政府给予各类项目配套经费支持,出站后颁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证书,若留在宁波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可享受最高60万元相关补贴。 -
博士生
与上海交通大学(1+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3)、香港理工大学(2+2)、华威大学(2+2或1+2+1)开展联合培养,满足毕业要求后授予联培高校学位,在联培高校学习期间按照联培高校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在东方理工期间按照东方理工相关要求发放生活补助及助研津贴约9万元/年。 -
科研助理
5000-8000元/月,按照规定缴纳五险一金,享受学校规定的超长带薪年假、餐补、节假日福利等,符合宁波市人才引进政策的,可同时享受政府人才补贴,表现优秀者可推荐申请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或推荐至国内外顶尖高校合作课题组读博。